員工為了什麼而工作?
或許有人會說:「當然是為了錢!」不可否認地,薪資是吸引人才的利器,「錢多、事少、離家近」,許多人在選擇工作時,薪資確實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另外,薪資也是激勵員工的妙方,「有錢能使鬼推磨」,公司設計高薪資和高獎金制度,目的就是希望員工能夠為了爭取高薪而表現得更好。
但是,公司提供高薪資,就能吸引到優秀的人才嗎?公司給的獎金越高,員工的績效就會越好嗎?事實並非如此!薪酬制度要能有效發揮功能,關鍵在於是否能夠滿足員工的工作動機和需求。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員工為了什麼而工作,也有千百種理由。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是最眾所周知的激勵理論,他假設人們有五個層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有效的激勵制度要能投其所好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管理者必須了解不同員工的需求差異性,並提供相對應的薪酬福利或獎勵制度,滿足員工的需求,才能產生激勵效果。而員工本身也要弄清楚目前在工作上想要滿足的需求是什麼?才不至於在職涯轉換的過程中隨波逐流,迷失了方向。
舉例來說,對於需要養家糊口的員工來說,一份足以讓一家大小溫飽且穩定的收入,是此時此刻最重要的,則主管給予加薪或發獎金等實質的金錢獎勵,能夠驅動他更賣力地工作。對於剛畢業投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而言,想要獨立自主,展現工作能力並且獲得成就感,所以可以採用指派專案任務、晉升較高職位等方式加以激勵,來滿足他希望得到尊重與認同的需求。
職涯轉換時,問自己的三個問題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的作者克里斯汀生在書中給年輕人的三個忠告:第一,找出什麼是真正會激勵你的事情。
第二,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但也要為可能的改變,做好準備。最後,找出你的人生目的是什麼。
克里斯汀生提到,「很多人在找工作時,只注重企業管理上所謂的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薪水有多少、職位有多高等等─這是不夠的。你必須找出自己的心之所嚮,什麼事情可以給你機會去承擔責任、實現有意義的目標,而且讓你每天都樂在其中。」
當一個人有離職念頭的時候,對於目前無法被滿足的需求,經常會認為或許換了一個新工作就會得到滿足,可是,究竟自己是否了解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或者只是繼續盲目追尋,然後期待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建議想轉換職涯的朋友,可以先問問自己三個問題:一、我所追求的工作動機是什麼?二、我是否能從目前的工作中得到滿足?三、若不能,下一個工作是否能夠提供我想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你的工作動機,它也是你工作的意義,因為唯有清楚自己所愛為何,才能擇你所愛,且愛你所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