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

你一定要懂的四堂人資課:第二堂-績效管理與職涯目標

企業找到適合的員工之後,接下來就是要運用一些機制,讓員工發揮能力,完成工作任務,達成組織的目標。換句話說,選對人之後,還要讓員工做對事。衡量員工是否有做對事(做好?做滿?)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個常被使用的工具就是「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什麼是「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呢?







關鍵績效指標是指依公司的使命、願景、策略、關鍵成功因素等逐級展開,用來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透過數據化來提供資訊,說明達成目標的程度。在執行面,員工在設定個人績效目標時,應該按目標的重要等級設定,通常以不超過10項為原則。

哈佛管理學教授柯普蘭把KPI比喻為飛機儀表板,在儀錶板上只會列出最重要的指標,例如:高度、速度、燃油量等,而並非把所有的狀況都列進去。這樣的概念符合「80/20法則」,也是KPI的價值所在。我們每天在工作上所做的事,並不是每一件都同等重要,透過KPI的設定,能夠幫助員工辨認哪些是應該投入多數資源的任務,因為它們將帶來重要的成果。






80/20法則不僅適用於工作上的績效管理,也適用於個人的職涯目標設定。


有許多人在職涯管理上遇到的問題不是沒有目標,而是目標太多但不知取捨。更糟的是,有些人沒有先找出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大石頭,終日汲汲營營,把時間消耗在不重要的小石頭上面,專業卻無所累積。如果能夠善用80/20法則,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專注地完成目標,這樣的職涯發展才有方向性、確定性與穩定性。

另外,關鍵績效指標也可以用來檢視個人的職涯規劃和目前的工作任務是否適配。如果個人職涯目標和公司對你的績效表現期望相吻合,代表目前工作與職務選擇應該是條適合的路。相反地,如果兩者不一致,可能就要思考是否要繼續從事原來的職務或是考慮另謀他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